发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氢能产业成为城市竞相布局的赛道,乘势而上,包头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速推动能源“氢”转型。
近年来,我市聚焦氢能产业,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发挥电力成本优势、丰富终端应用场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健全政策体系创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打造中国首座全场景绿氢自循环创新之城和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为奋斗目标,建立涵盖制氢、储氢、电池和氢能交通、“泛氢”能源的全产业链。
◆聚焦区域资源特色 突出链上集群优势
发展氢能产业,包头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老树发新枝”。如今,我市把氢能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体系,氢能产业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自然资源禀赋集聚,包头是全国少有的风、光资源“双高值”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好、品质高,为发展风光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提供了条件;此外,稀土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占全国83.7%,为发展固态储氢材料提供了资源保障。
作为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我市加速推进稀土、晶硅光伏、陆上风电装备制造等“3+5+N”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建成全国产业规模最大的晶硅产业集群,风电装备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氟材料、新能源重卡、储能氢能等战新产业加快发展,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带动经济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中3年前进31位,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可实现原材料就地取材,为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提供有力配套支撑。
氢能产业初具规模,产业优势不断壮大。华电绿氢已形成年产7800吨产能,实现100%绿电制氢,氢气纯度超过了99.999%;中科轩达、稀奥科、富士电气3家企业已具备3750吨固态储氢材料产能,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下线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达茂旗至市区年输气量10万吨纯氢管道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建成后山北的绿氢输送到山南地区,每公斤运输成本可降至2元;华电已投产撬装站4座,每座加氢能力1000公斤/日,正在推进3座加氢站建设;白云鄂博矿区在建的1座加氢站年底前建成;北奔开发的氢燃料重卡已交付并稳定运行。
包头作为呼包鄂榆城市群和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丰富的风光资源、稀土资源为发展氢能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而煤炭、冶金、工业等领域又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可以说,我市完全有能力打通“制、储、运、加、用”的氢能全产业链。
◆应用场景深度融合 共享创新资源成果
抢滩全链布局,探索更多可能。包头持续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场景,抢抓行业发展的时代机遇。
钢铁、晶硅光伏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氢冶金、氢化工应用基础厚实,未来通过绿氢替代应用潜力大。作为“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现有的多晶硅、稀土加工等行业年用氢量接近1.2万吨,氢能应用前景广阔。
绿色低碳货运方式是大势所趋,我市汽车重卡保有量约3万辆柴油货车,氢燃料重卡替代空间巨大,同时白云鄂博矿区是燃料电池低温技术绝佳的试验场。未来,我市将加快“氢能+交通”示范应用推广,推动绿氢在工业领域试点应用,促进氢能与储能融合发展,不断扩大氢能规模化应用场景。
加快核心突破,聚力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市重要的城市发展基本战略,全市R&D投入占自治区40%以上,居自治区首位,投入强度达2.07%。集聚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包头稀土研究院等知名科研机构,依托唐叔贤院士及其团队成立了明阳智慧能源研究院氢能研发院士工作站,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科研支撑。
2021年,内蒙古首台套氢燃料车——北奔重汽100千瓦级氢燃料电池环卫重卡下线,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全球首台136吨级氢能源矿用车下线,填补了百吨级氢能源动力矿用车生产的空白;稀土研究院自动化固态储氢测试系统正式上线,填补了自治区“空白”……各类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我市氢能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用真抓实干打出一套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组合拳”。
下一步,我市将推动灰氢替代,摸排多晶硅、稀土等行业氢气需求量、价格接受度,筛选一批成熟企业,先行先试推广绿氢使用;推动工业领域耦合绿氢,在冶金、化工等领域打造绿氢应用试点;推进氢燃料重卡应用,打造氢能交通运输示范应用场景,实施好白云鄂博矿区氢燃料电池重卡应用先行示范项目,同步在公交、物流配送、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培育发展“泛氢”能源,加快布局绿氢制绿氨、制绿色甲醇等项目。
坚定打造中国首座全场景绿氢自循环创新之城和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的目标,我市将向着建设国内一流的氢能产业集聚发展区奋进。
◆多方聚力精准赋能 共促氢能产业发展
“氢”装上阵,向“新”而行。2023年5月,我市印发《包头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通过明确发展目标、路径、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推动构建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打造氢能产业高地。在草原钢城这片热土,随着政策体系日渐完善,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利好举措逐步出台,必将助力覆盖氢能全产业链的一系列项目加速落地生长。
招才引智,人才集聚。目前,全市拥有院士工作站7个、国家和自治区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40个,在储能全产业链关键环节规划建设3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拥有产业工人总量达87万人,完全能够保障企业所需技术工人。当下,我市推出“包头市人才政策包550”,实施“事业编制企业用”人才引进机制,用真抓实干、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引进紧缺急需人才。
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发展平台。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和空气,润物无声,是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不可或缺的要素。近年来,包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包你满意”“包你放心”营商环境品牌,按照“该怎么支持就怎么支持,能怎么支持就怎么支持”的原则,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此外,以“有解思维”保障企业项目建设生产要素,建立“政商恳谈早餐会”、助企拓市等服务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形成了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未来,包头将继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包投资兴业,为我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氢能产业周期已然开启,“氢”经济的空间难以估量。作为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包头氢能产业已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版权所有:包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蒙ICP备19004587号 蒙公网安备15020702000326
网站主办单位:包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50200000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