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民营稀土新材料的上市企业,包头市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又迈出新的步伐。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包头的宝贵资源和特色产业。近年来,包头立足特色优势产业,扛起使命、把握机遇,锚定“全国最大”和“全球领先”目标,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围绕“抓谋划布局、盯项目建设、强科技支撑、优服务保障”四项举措,全面推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
量质齐升 稀土产业集群成势
工业是包头经济的压舱石。2024年前三季度,包头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连续49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作为旗帜产业,稀土产业挑起了稳增长的大梁。在包头,稀土企业量质齐升,稀土产业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依托储量世界第一的资源禀赋,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在包头全面铺开。2023年,实施23个稀土新材料重点项目;2024年,磁性材料实施20个项目,产能全国第一;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催化助剂材料,产能保持全国第一……作为“世界稀土之都”,包头坚决扛起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光荣使命,充分发挥建设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基地“主阵地”作用。从今年前三季度的趋势看,包头稀土产业产值向着千亿元的奋斗目标大步迈进,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已经建成。
稀土不“土”,包头市积极转型求变,立足资源、产业、区位实际,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着力壮大永磁等稀土新材料和下游应用产业规模,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建设蹄疾步稳。
永磁电机方面,把打造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作为建设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永磁电机产业进一步集聚成势。自治区首个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已实现首批企业入驻;聚力永磁电机招商引资,引进落地一批永磁电机项目。稀土合金方面,持续壮大稀土合金应用,支持稀土钢产品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生产,打造稀土合金特色品牌,建设全国最大稀土合金材料应用基地。固态储氢应用方面,全力支持稀土固态储氢装置开发制造,推广稀土固态储氢在新型储氢、加氢站、氢燃料车辆等领域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稀土+”应用方面,全年新增实施3个重点项目,同时,实施“稀土+”原地倍增计划,以“稀土+”耦合发展座谈会的形式,推动稀土与我市晶硅光伏、新能源、化工、钢铁等产业耦合发展。
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包头正不断展示着打造“世界稀土之都”的产业雄心,推动稀土产业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加速迈进。
创新引擎 稀土产业腾飞新航迹
包头锚定“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目标,以创新为驱动,不断拓展深化推动稀土应用产业,全链发展、百花齐放的稀土产业新局面,正在这里加快形成。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也是稀土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稀土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除了稀土企业云集,稀土高新区还聚集了包头稀土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内蒙古稀土专业孵化器等一系列科技创新主体,创新火种赋能稀土产业一路高歌猛进。
包头磁馨电子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微型摄像头用新型防抖马达(VCM)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客户包括三星、OPPO、VIVO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现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该产业的发展,填补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产业链电子终端应用的空白,同时也拓展了稀土磁性材料终端应用领域。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突破稀土关键材料与终端产品技术瓶颈,抢占全球稀土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包头满弓发力,起势成势。
包头市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完成白云鄂博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进一步支持天和磁材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北方稀土国家稀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验收,全市国家级稀土创新平台达到13个。眼下,高标准建设致力于稀土技术成果转化的“鹿城实验室”和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聚力科技创新,促进稀土产业发展动能提升。
科技发展,人才先行。今年7月,包头市召开了鹿城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鹿城实验室理事会章程》《鹿城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等,畅通稀土产业创新精准选题“前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后一公里”。推动“科技突围”14个项目加快实施,加快中试示范线建设,加大专利布局、设计和培育力度,助力更多稀土产业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强人才引育,探索建立“稀土+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内蒙古科技大学建设稀土产业学院,牵头建设内蒙古高等研究院包头稀土分院。聘请严纯华院士担任“两个稀土基地”建设首席科学家,集聚了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专家29人、科研团队14个,为稀土产业发展提供顶级智力支持。
在创新引领的浓厚氛围中,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正向包头集聚,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得到培育拓展。可以预见,在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道路上,包头这块热土将在神奇稀土的“催化”下,必将不断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稀土应用产业不断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转型新章 稀土产业添“绿”增“智”向高端
包头市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聚焦建设“世界稀土之都”,按照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双碳”目标,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我国稀土行业头部企业,中国北方稀土锚定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领军企业目标,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智造”,持续加快绿色化、信息化、数智化转型升级步伐,以聚焦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矢志不渝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4月,自治区稀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推进会在包头召开,发布了《包头市稀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真金白银”推进稀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
中国北方稀土在EPD平台建设方面开展了丰富的探索和实践,推进了稀土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建设等举措,中国北方稀土EPD平台成功上线,并发布了4份稀土产品环境产品声明(EPD)报告,是全国首创稀土领域EPD平台。这不仅是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具体实践,更是稀土行业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举措。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稀土产业正努力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升级,多家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上“只见机器动,不闻人语声”。玺骏稀土等8个企业工厂获批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天石稀土获评自治区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北方稀土“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节能降碳技术”入围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成为国内稀土行业、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围项目。
绿色与科技“双向奔赴”,推进稀土产业向“新”发力、循“绿”向前。伴随着稀土企业面向未来的加速布局,包头稀土产业的智能制造之路和低碳转型发展脚步也更加坚定有力。
护盾筑底 稀土产业行稳致远
稀土产业是包头市的“产业明珠”,全力打造“两个稀土基地”,包头成立建设“两个稀土基地”领导小组,全方位为稀土产业发展营造优渥的外部环境。
在全市范围内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工作专班,明确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径图,对国内稀土及其终端应用领域重点企业进行系统梳理。
持续深化“我为企业找订单”,将15户企业70种产品纳入《包头市稀土产品推广目录》,涵盖稀土金属、高纯化合物、稀土磁材、储氢、助剂稀土光功能和电机等领域,认真研究产业链条,深入思考“我有什么、企业要什么”,推动稀土产业持续向好。
聚合力,强信心。包头市持续组织召开光伏晶硅、新能源、化工等“稀土+耦合会”,搭建“稀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会”“固态储氢推介会”“稀土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会”“永磁电机替代供需对接会”等对接交流平台,围绕稀土产业拓展应用开展交流互动,对稀土在金属材料性能改善、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稀土产业牵线拓展“朋友圈”。
5月20日,稀土永磁电机供需对接会吸引137户永磁电机生产、制造、需求企业和来包考察投资稀土永磁电机项目的相关负责人齐聚包头,共商稀土行业发展大计。6月25日—7月18日,全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政策宣贯暨稀土永磁电机供需对接活动举办,包头市组织卧龙电驱、北方嘉轩等稀土永磁电机制造企业赴呼和浩特、赤峰、锡林郭勒等7个盟市开展交流对接活动,成果丰硕,643家用户企业,一千余人参加会议,实地对接企业126家,达成合作意向70个。
实干为要。从一张纸到满意答卷,从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包头以真抓实干形成了共促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为引导参与“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包头市充分营造开放包容的建设生态,举办稀土产业论坛,将世界目光聚焦到包头市建设“两个稀土基地”上来,不断擦亮“世界稀土之都”这张名片,全面提升包头市稀土产业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对于稀土产业资源禀赋、保供稳价、产业基础、产业配套、激励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和“包你满意”“包你放心”营商环境,包头市进行了全面宣传,用实际行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落户包头、高端人才选择包头。优化惠企政策、及时兑现政策,近悦远来的稀土产业发展画卷在包头已全面铺开。
版权所有:包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蒙ICP备19004587号 蒙公网安备15020702000326
网站主办单位:包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50200000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