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1月17日召开的包头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活动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市立足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这份实干担当催生出振奋人心的发展成果: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城市”,两次入选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成功跻身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稀土、晶硅光伏、钢铁、铝业四大产业冲破千亿元产值关口,让北疆工业重镇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奏响向现代化产业强市迈进的铿锵乐章。
增长势头强劲,规模能级持续跃升
工业经济的硬核实力,体现在稳中有进的增长曲线中。2021年至2024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7.9%,分别实现14.1%、19.6%、23.4%、14.3%的年度增长,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65.3亿元,较2023年的5000亿元关口再迈新台阶。今年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已连续6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韧性十足。
产业集群成势,特色优势愈发凸显
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包头聚力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稀土产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建成“一院一校一全重一实验室两中心”创新体系,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地见效,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已然成型,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晶硅光伏产业构建“工业硅—组件”完整产业链,荣获“世界绿色硅都”称号,获得自治区先进制造业集群认定,成为了全国重要晶硅材料生产基地。
风电装备领域构建涵盖整机、发电机等零部件的全链条产业,主机零部件配套率超65%。
钢铁产业依托包钢集团形成“采矿—深加工”全产业链,拥有“板管型线”四大系列6600余个规格产品,成为了中西部重要钢铁基地。
有色金属产业已具备280.1万吨电解铝、10万吨电解铜产能,分别占自治区42%和12.5%,建成五大铝产业链和两条铜产业链,集群竞争力持续增强。
新能源重卡领域,北奔集团具备自治区唯一重卡整车资质,实现了新能源重卡“三纵”路线全覆盖,产品在多家企业示范应用。
先进化工材料领域,已成为全国唯一“三大纤维”聚集区,其中芳纶纤维填补了西部产业化空白;依托白云鄂博资源形成氟材料产业链雏形,建成全国单体最大氢氟酸生产基地。此外,氢能、储能等新兴产业也正加速发展。
转型纵深突破,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深化改革赋能,我市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十四五”期间,累计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物联网等试点示范18个,建成4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02家自治区级以上绿色工厂、7个绿色园区、32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星罗棋布。2025年成功入选自治区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能包头煤化工获评煤制烯烃行业国家级能效“领跑者”,成为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为行业树立了能效标杆。
企业综合实力与创新能力同步提升。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31户、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189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2户,分别占自治区总量的20%、23.3%和44.4%;培育中国工业大奖企业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自治区共3家)、自治区级单项冠军企业24家,英思特、天和磁材成功上市。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15家国家级“三中心、两示范”载体,124项自治区首台套、首批次产品认定数量居自治区首位,创新驱动发展后劲十足。
支撑保障坚实,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为工业经济发展筑牢坚实底座。白云鄂博工业园区获批成立,10个旗县区分区设园实现全覆盖且全部建成智慧园区,稀土高新区工业产值超千亿元,位列全国高新区第68位,装备制造产业园成功获批自治区级高新区。电力保障能力持续强化,“十四五”期间新增3座500KV变电站,构建起多级电网覆盖体系,4条500千伏绿电直供专线建成投用,为新能源产业与重点项目发展提供稳定电力支撑。
如今的包头,工业经济稳中优进、质效齐升,已然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面向未来,我市将继续聚焦产业规模壮大与质量提升,持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让老工业城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 大
- 中
-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