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链”聚 向“优”行 向“高”攀九原区工业经济“新”潮澎湃
“十四五”答卷已出,新征程号角嘹亮。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九原区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着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崭新篇章。一手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一手培育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以五大产业集群为骨架,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显绿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九原大地上加速崛起,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小材料”撑起“大产业”
细如发丝,轻如鸿毛,简简单单一根“丝”,却能承受高达3000摄氏度的高温考验,强度更是钢铁的7~9倍,这就是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和“工业黄金”的碳纤维。在内蒙古光威碳纤有限公司展厅内,从轻盈的羽毛球拍到强韧的钓鱼竿,这些日常用品背后,蕴藏着支撑国家高端装备制造升级的战略材料。
“自2020年开工建设以来,我们始终致力于碳纤维的研发与生产。”内蒙古光威碳纤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工程师黄大明介绍,“‘十四五’期间,光威包头基地不仅成功投产,更实现了高强型T1000G碳纤维的批量化生产和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突破。”
如今,在包头新材料产业园区,光威的碳纤维正与中远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沣晟泰的间位芳纶纤维相互赋能,共同构建起集“世界三大特种纤维”于一体的产业布局。这个“黄金三角”组合,让九原区在新材料领域的版图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一根丝”的背后,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大文章”。这些“高大上”的特种纤维正携手扎下深根、开枝散叶,转化为园区里实实在在的订单和产值。九原区正用这一束束“神奇纤维”,编织出高质量发展的锦绣前程,未来的九原值得期待。
为“绿电”安上“智能大脑”
如果说国能包头煤化工代表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那么位于包头新材料产业园区另一侧的内蒙古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则描绘出一幅未来能源体系的现代化图景。这里生产的不是传统产品,而是一个个“超级充电宝”——新型储能系统。
“我们的储能电站,不是简单的‘电池集装箱’,它是有‘大脑’的。”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内蒙古区域公司总经理司峥介绍。这个“大脑”就是企业开发的海博AI云,是一套涵盖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算法模型,为储能电站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赋能。
该模型兼顾性能提升与经济效益,在电站运维中实现了99.7%的告警、预警精确率,极大降低了电站故障发生的概率和维护成本。此外,海博AI系统能够自动更新和优化模型,逐渐减少对人工操作的依赖。这种“模型成长替代人员增长”的模式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使得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环境。
通过AI赋能,海博思创的产品实现了“高安全、高效率、高可靠、长寿命、智能化”。从创业初期不足十人的团队起步,在储能领域开疆拓土,海博思创历经十余年发展,率先开创出“AI+储能”智慧能源新范式,从行业新锐成长为技术标杆,并于2025年成功登陆科创板。“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努力,不断深化在数智化方面的能力,为包头及储能行业的发展贡献海博力量。”司峥说。
从“借船出海”到“自力更生”的跨越
在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一期项目装置平稳运行;相隔不远的二期项目工地,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个“十四五”期间顺利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承载着中国煤制烯烃行业里程碑式的意义——首次实现全流程技术国产化。
“咱们一期项目的一些装置和设备都是从德国等地进口的,好比‘借船出海’。”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发展部规划工程师靳俊林形象地比喻道,“到了二期项目,我们首次实现了煤制烯烃行业全流程技术国产化,还入选了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项目建成后,能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制约,实现国产化技术示范引领,这让我们一线技术人员底气和干劲更足了!”
除了技术突围,还有深深的产业情怀。对于国能而言,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把乌金淬炼成绿金,把废物转化为宝物”——这与九原区推动煤化工走向低碳、高值、循环的实际路径不谋而合。
秀“煤”景,化天工,喜看人间万象新。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一代工业人的浪漫。
创新“活水”浇灌产业“良田”
产业的繁荣,离不开科研力量的前沿育种。“十四五”期间,落地九原的内蒙古大全新能源研究院,填补了全市多晶硅领域研究院的空白,如同为这片产业沃土埋下一颗充满希望的“创新种子”。
从高校科研走向产业实践,内蒙古大全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霍朝飞两年前通过包头市重点产业博士硕士引进行动计划来到九原。他带领研究院专注于多晶硅的先进制备技术和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同时紧跟光伏行业全产业链及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的前沿技术及应用前景,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科研“硬核力量”。
“从实验室的样品到生产线的产品,这个跨越就需要我们来衔接。目前,研究院正在承担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1项,同时积极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霍朝飞坚定地说,“‘十四五’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必须把创新的戏唱好。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出高品质、低成本的多晶硅产品,降低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升本地整个光伏产业的竞争力。”
以内蒙古大全新能源研究院为支点,九原区正奋力撬动光伏产业的未来,让创新的“种子”成为这片土地最鲜明的印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动力。
从“三大纤维”的“高端引领”,到国能煤化工的“硬核突破”;从海博思创的“数字赋能”,到大全研究院的“智慧筑基”——“十四五”期间,九原区的产业布局精准踩在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鼓点上。这里不再是传统工业的“单打一”,而是一曲传统与新兴、制造与智造、产业与科研协同发展的“交响乐”。用创新作答,以实干挥毫,九原区正以崭新的产业地标重塑工业发展新坐标。
- 大
- 中
-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