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风而行智绿装备掀起北疆能源“新风暴”
发文时间:2025-11-19
资料来源:包头日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将风电等非化石能源置于能源转型核心地位,为地方产业升级锚定方向。在北疆草原与工业重镇的交汇处,包头正以明阳集团北方产业中心为引擎,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赛道上全速疾驰,让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在祖国北疆掀起强劲的绿色能源风浪。

作为明阳集团打造的首个“灯塔工厂”,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正以科技之力重塑生产范式。29000多平方米的厂区内,机器人工作站与柔性脉动生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从0.01毫米精度的核心组件到113.5米高的碳玻混合叶片,全程实现智能化生产,而在岗员工不足200人。

“总装厂柔性脉动生产线,是企业风电整机的‘效率担当’,产线7个工序,如偏航装配、传动链装配、总装厂装配等同步运行;通过智能制造设备升级,目前智能化占比已达35%。”明阳北方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工艺装备科杜云飞介绍,该生产线已具备年产1500台套6-18MW风电整机的生产能力,整机装配耗时从3天压缩至4小时。

科技创新是产业突围的核心密码。明阳集团在包头落地明阳北方智慧能源研究院、风光储氢研发院士工作站、国家级风机整机及叶片试验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形成研发、制造、试验及检测认证“四位一体”的创新型产业体系。致力于攻克极端环境适配难题,其研发的机组能在-35℃至60℃的温差与强风沙环境中稳定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沙戈荒地区风沙肆虐、温差剧烈的极端环境,机组通过定制化技术设计强化环境适应性。在防风沙层面,齿轮箱散热采用独立空气流道设计,搭配高效免维护滤沙技术,既能在沙尘环境中保持高换热效率,又可实现自清洁,大幅提升滤沙效果;在热管理层面,机组搭载多组传感器实时监测运行状态,下转02

上接01 可根据不同环境智能调节温度与流量,灵活切换运行模式,确保在高温、寒冷等复杂条件下平稳运转。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全链条。明阳集团不仅推动生产过程低碳化,更探索“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路径,其300兆瓦实证试验项目已初见成效,计划“十五五”期间通过风电制绿氢调节电网负荷,让清洁能源利用率提升20%以上。

“全会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与企业使命高度契合。目前,我们的MySE10-233机组已在内蒙古多个‘沙戈荒’项目投运,单台机组一天发电量能满足1300个家庭一个月用电,每年可新增绿电供应超30亿度,减排二氧化碳250万吨。”明阳北方智慧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总装厂厂长徐飞介绍。

链主引领下的融合化发展,正让我市风电产业形成集群效应。作为“链主”企业,明阳集团已带动40余家属地企业,覆盖齿轮箱、发电机、塔筒等主配部件,下一步将推动更多配套企业落户石拐风电装备产业园,争取“十五五”期间实现90%以上属地化配套;同时,将持续扩大产能,助力我市形成500亿级风电产业集群。

“目前,我市已投产风电装备企业44户、在建7户。预计2025年产值将突破200亿元,位居自治区第一。”市工信局装备工业科副科长张雨桐介绍,“十五五”期间,我市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扎实推进自治区新能源开发与新能源装备一体化发展战略,抢抓国家“三北”地区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风电市场,以新能源开发需求撬动重点项目落地,形成能源端与制造端互促发展格局;二是立足我市各地区在关键原辅材料、机加工配套和市场应用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以石拐区为主体,以稀土高新区、昆区、青山区等地为支撑,构建“主机+配套”的“一核多点”产业布局;三是发挥明阳集团“链主”企业和内蒙古风电装备产业促进会会长单位引领作用,带动中车、龙马、远景等头部企业实现产业链扩张,在我市打造综合性区域总部企业,构建起体系更加完备的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格局。

风从草原起,电送千万家。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包头以明阳集团为标杆,用智能化赋能效率提升,用绿色化夯实发展根基,用融合化凝聚产业合力。这座工业重镇正凭借风电装备产业的崛起,让北疆清洁能源之风吹向更广阔的未来。


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